天价薪资也留不住AI人才?给HR的三个参考策略
Authored by PERSOLKELLY Team (China), PERSOLKELLY China, China • 1分钟阅读
2025年,智驾和机器人领域的新发岗位量相比2024年1月暴涨28倍,AI算法科学家年薪高达100-300万。
然而,在这火热的市场背后,一场人才危机正在悄然上演。
即使是被视为AI领域“梦之队”的OpenAI,也经历了严重的人才流失,包括创始团队成员的接连出走。AI领域的明星公司之间的人才流动此起彼伏,扎克伯格投入近10亿美元从OpenAI、DeepMind和Apple挖角,但多位核心成员在工作几个月后便选择离开。
一位从Meta离职的研究科学家Rishabh Agarwal引用扎克伯格本人的话解释了他的决定:“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,最大风险是不冒险。”
当高薪成为行业标配,当你的竞争对手同样能开出诱人的薪酬条件,作为HR,你拿什么来真正留住那些顶尖的AI人才?
策略一:打造超越金钱的愿景与使命
DeepMind创始人的观点一语中的:顶尖AI研究者希望“影响AGI如何工作,安全地将技术带给世界”,而不仅仅是为了钱。
1、明确企业的技术理想与社会价值及长期发展目标
Anthropic一位员工坦言:“在Anthropic,我想影响人类未来。在Meta,我只想赚钱。”这种使命感与技术理想的差距,成为人才选择的重要考量。
HR在招聘与留任过程中,应充分展示企业技术愿景的社会意义,而不仅仅是商业价值。让人才看到他们的工作如何为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贡献力量。
相反例子就是OpenAI的前任首席科学家,Llya Sutskever选择离开的原因,恰恰就像紧随其后离开的Jan Leike表达的,“安全文化和流程已经退居闪亮产品的次要地位”。对比早期OpenAI的长期发展目标:作为非盈利组织all in AI为全世界带来革命发展;现在的OpenAI更多关注在如何赚钱,早已脱离自己的初衷。
2、赋予技术决策的参与感
AI顶尖人才往往对自己的工作方向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。当公司单纯将他们视为执行者,而非共同创造者时,即使薪酬再高,也难以留住他们的心。
Meta失去的一位生成式AI领导Chaya Nayak,在为该公司贡献了九年后选择了离开。这提示HR需要考虑在技术路线决策中,为关键人才创造更多的参与空间。
策略二:打造人才成长的高速公路
在AI领域,技术迭代速度以周为单位计算。对于顶尖人才而言,持续的成长空间比静态的高薪更具吸引力。
1、构建“人机协作”的进阶路径
AI不再降低负担,而是压榨的借口。一位大型云平台的开发者指出:“公司借AI之名裁员、削减预算,却将原本分摊的任务全数压到幸存员工身上。”
聪明的HR应该重新设计岗位职责,让AI人才从基础的编码、调参工作中解放出来,转向更富挑战性的系统架构设计、技术战略规划等更高层次的工作。
2、打造内部技术领袖成长路径
一位谷歌高级工程师坦言:“我们不是在和AI合作,而是在被AI训练和筛选。”这种被动处境难以留住有抱负的人才。
建立内部技术晋升双通道,确保顶尖的技术专家不必转向管理岗也能获得职业发展和地位认可。设立 “技术院士”或“首席科学家” 等高阶技术职位,为他们提供与管理层相当的薪酬待遇。
策略三:构建人机协作的智能体系
1、从“工具使用”到“系统思维”的转变
随着大语言模型、智驾与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架构趋于统一,具备跨领域思考能力的系统架构师尤为珍贵。
HR应优先考察和培养人才的系统思维能力——不仅仅是会使用AI工具,更要理解如何将AI技术融入整体业务架构,设计人机协作的最优模式。
2、 创造跨界交流的创新土壤
智驾和机器人领域从业者所学专业中,计算机类专业以26.56%的比例位居首位,机械类(21.88%)、电子信息类(10.31%)紧随其后。这种多元背景正是创新的源泉。
鼓励跨部门、跨领域的技术交流,比如定期举办技术分享会、创建内部开源社区、支持参加行业顶尖会议,让人才在思想碰撞中持续获得灵感和成长。
在AI人才争夺战中,高薪只是入场券,而非决胜的关键。Meta用近10亿美元证明,单靠金钱堆不出团结的前沿AI团队。
真正聪明的HR策略,是将AI人才视为战略合作伙伴而非成本中心,通过打造有吸引力的技术愿景、设计清晰的成长路径、构建智能化协作体系、建立长期的公司发展目标,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当你能为顶尖AI人才提供金钱无法衡量的价值——技术影响力、成长加速度和工作自主权时,你不再需要仅仅依靠天价薪资来留住他们,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真正值得留下的理由。




